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单分子荧光显微镜 我有新说法
45 0
单分子荧光显微镜是一种用于生物学领域的分析仪器,于2012年12月7日启用。

目录

单分子荧光显微镜技术指标

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线为光源, 用以照射被检物体, 使之发出荧光,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形状及其所在位置。荧光显微镜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 细胞中有些物质,如叶绿素等,受紫外线照射后可发荧光;另有一些物质本身虽不能发荧光,但如果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抗体染色后,经紫外线照射亦可发荧光,荧光显微镜就是对这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工具之一。[1]

单分子荧光显微镜主要功能

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观察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动态变化。[1]

单分子荧光显微镜研究案例

2021年8月11日,浙江大学“90后”博导冯建东团队研究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刊登在国际期刊《自然[3-4] (作者为博士生董金润、博士后卢禹先、通讯作者冯建东)。该团队发明了一种直接可以对溶液中单分子化学反应进行成像的显微镜技术,并实现了超高时空分辨成像。该技术在化学成像和生物成像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允许看到更清晰的微观结构和细胞图像。[2]
参考资料


目录
相关产品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