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液压齿轮泵 我有新说法
28 0
《液压齿轮泵》是2006年10月1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了液压齿轮泵的标准、基本参数及各类要求。

目录

液压齿轮泵内容简介

《液压齿轮泵》内容简介:本标准与JB/T 7041-1993、JB/T 7042-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排量≤4mL/r齿轮泵的容积效率和总数率指标分为两档,并做了补充;增加了“4量、符号和单位”,“5基本参数和标记”;“内部清洁度检测方法”的引用标准原为JB/JQ,改为JB/T 7858-1995;提高了内部清洁度指标;“出厂试验项目”增加了“总效率试验”项,并增加了“试验类型”;在“型式试验”中对“高温试验”、“低温试验”、“超载试验”、“冲击试验”的要求做出具体规定;对“冲击频率”上限做出具体规定;在“试验回路原理图”中,取消了泵出口的“温度计”;对耐久性试验后容积效率下降值重新做了规定;附录A中取消了“等效率曲线”的绘制;增加了“8装配和外观的检验方法”,对装配和外观的检验做出明确规定;在“9.2抽样”中,增加了“出厂检验抽样”,取消了“内部清洁度检查抽样”及“零件加工质量检查抽样”。

液压齿轮泵图书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量、符号和单位
5 基本参数和标记
5.1 基本参数
5.2 标记
6 技术要求
6.1 一般要求
6.2 性能要求
6.3 装配要求
6.4 外观要求
7 试验方法
7.1 试验装置
7.2 试验条件
7.3 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
7.4 试验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
8 装配和外观的检验方法
9 检验规则
9.1 检验分类
9.2 抽样
9.3 判定规则
9.4 标志和和包装
附录A (资料性附录)试验回路和特性曲线
A.1 试验加路
A.2 特性曲线
A.3 冲击波形
图A.1 开式试验回路原理图
图A.2 闭式试验回路原理图
图A.3 功率、流量、效率随转速变化曲线
图A.4 功率、流量、效率随压力变化曲线
图A.5 冲击波形
表1 量、符号和单位
表2 齿轮泵的容积效率和总效率
表3 齿轮泵的噪声值
表4 齿轮泵的内部清洁度指标
表5 齿轮泵被控参量平衡显示值允许变化范围
表6 测量系统的允许系统误差
表7 齿轮泵出厂试验项目与试验方法
表8 齿轮泵型式试验项目与试验方法
表9 齿轮泵装配和外观检验方法

液压齿轮泵使用要求

液压齿轮泵[1]
液压齿轮泵安装时,基座或支架应有足够的刚度,使液压齿轮泵除轴转动所产生的扭动力外,原则上不应再承受其它力的作用;联接轴间的不同轴度不大于0.05mm;液压齿轮泵应按标定的旋转方向运转,注意进出油口位置,大孔为进油口。
液压系统中必须设置安全阀、渺茫同器,油箱必须防尘,以防泥砂等杂物进入油液并定期清洗,吸油管道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500mm,应尽量少使用弯头,油管道不得漏气现象。
工作油液规定使用:冬季采用HC-8#柴油机油,夏季用HC-11#柴油机油,工作温度为-10度至70度。
安装要求:
泵的主动轴不允许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如:安装连接时花键套长度不得超过泵主动轴花键有效长度,动力轴端和联轴套不能与齿轮泵轴伸花键收尾和轴上台阶有任何轴向相抵存在)。特殊情况如存在径向力和轴向力工况请与公司联系特殊定货。
泵的主动轴与原动机输出轴的安装同轴度不得大于0.05mm,且泵支座的安装平面与止口的垂直度不得大于0.05mm。联轴套两端连接部分也应保证0.05mm以内的同轴度。
泵的吸油高度不大于0.5m, 且进油管道通径应保证流速≤2m/s,即进油管道通径d≥3.25 (毫米),其中Q为泵进口流量 Q(升)=q·n。
泵的进油管及法兰不应漏气。

液压齿轮泵常见故障

1.泵不出油
如果在主机调试中发现齿轮泵不来油,首先检查齿轮泵的旋转方向是否正确。齿轮泵有左、右旋之分,如果转动方向不对,其内部齿轮啮合产生的容积差形成的压力油将使油封被冲坏而漏油。其次,检查齿轮泵进油口端的滤油器是否堵塞,会造成吸油困难或吸不到油,并产生吸油胶管被吸扁的现象。
2.油封被冲出
(1)齿轮泵旋向不对。当泵的旋向不正确时,高压油会直接通到油封处,由于一般低压骨架油封最多只能承受0.5MPa的压力,因此将使油封被冲出。
(2)齿轮泵轴承承受到轴向力。产生轴向力往往与齿轮泵轴伸端与连轴套的配合过紧有关,即安装时将泵用锤子砸或通过安装螺钉硬拉而将泵轴受到一个向后的轴向力,当泵轴旋转时,此向后的轴向力将迫使泵内磨损加剧。由于齿轮泵内部是靠齿轮端面和轴套端面贴合密封的,当其轴向密封端面磨损严重时,泵内部轴向密封会产生一定的间隙,结果导致高低压油腔沟通而使油封冲出。这种情况在自卸车行业中出现较多,主要是主机上联轴套的尺寸不规范所致。
(3)齿轮泵承受过大的径向力。如果齿轮泵安装时的同轴度不好,会使泵受到的径向力超出油封的承受极限,将造成油封漏油。同时,也会造成泵内部浮动轴承损坏。
(4)齿轮泵长时间吸空或半吸空,使泵内齿轮端面和轴套磨损加剧,由于齿轮泵内部是靠齿轮端面和轴套端面贴合密封的,当其轴向密封端面磨损严重时,泵内部轴向密封会产生一定的间隙,结果导致高低压油腔沟通而使油封冲出。
3.建立不起压力或压力不够
出现此种现象大多与液压油清洁度有关,如油液选用不正确或使用中油液的清洁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均会加速泵内部磨损,导致那泄。因此,应选用含有添加剂的矿物液压油,这样可以防止油液氧化和产生气泡。油液的粘度标准为(16~80)×10-6m2/s过滤精度为:输入油路小于60цm。通过观察故障齿轮泵的轴套和侧板发现,若所有油液的清洁度差均会导致摩擦副表面产生明显的沟痕,而正常磨损的齿轮泵密封面上只会产生均匀面痕。
4.流量达不到标准
(1)进油滤芯太脏,吸油不足。
(2)泵的安装高度高于泵的自吸高度。
(3)齿轮泵的吸油管过细造成吸油阻力大。一般的吸油流速为0.5~1.5m/s。
(4)吸油口接头漏气造成油泵吸油不足。通过观察油箱里是否有气泡即可判断系统是否漏气。
5.齿轮泵炸裂
铝合金材料齿轮泵的耐压能力为38~45MPa,在其无制造缺陷的前提下,齿轮泵炸裂肯定是受到了瞬间高压所致。
(1)出油管道有异物堵住,造成压力无限上升。
(2)安全阀压力调整过高,或者安全阀的启闭特性较差,反应滞后,使齿轮泵得不到保护。
(3)系统如使用多路换向阀控制方向,有的多路阀可能为负开口,这样将遇到因死点升压而憋坏齿轮泵。
6.发热
(1)系统超载,主要表现在压力或转速过高。
(2)油液清洁度差,内部磨损加剧,使容积效率下降,油从内部间隙泄漏节流而产生热量。
(3)出油管过细,油流速过高,一般出油流速为3~8m/s。

液压齿轮泵注意事项

新液压齿轮泵更换时应注意的问题:
1、液压齿轮泵起动后勿立即加给负荷:
液压齿轮泵在启动后须实施一段时间无负荷空转(约10分钟~30分钟),尤其气温很低时,必须经温车过程,使液压回路循环正常再加予负载,并确认运转状况。
2、注意液压齿轮泵的噪音:
新的液压齿轮泵初期磨耗少,容易受到气泡和尘埃的影响,高温时润滑不良或使用条件过荷等,都会引起不良后果,使液压齿轮泵发出不正常的影响。
3、注意观察机械的动作情况(对于改装泵):
液压回路设计不当或组件制造不良,起始使用阶段不容易发现,故应特别注意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所显现出的动作状态。
4、注意检查计器类的显示值:
随时观察液压回路的压力表显示值,压力开关灯号等振动情形和安定性,以尽早发现液压回路作用是否正常。[2]
参考资料


目录
相关产品RElAT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