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PCB接线端子 我有新说法
32 0
应用于印刷线路板电气连接中的接线端子业内被成为PCB接线端子或PCB连接器,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标准的PCB上头没有零件,也常被称为印刷线路板Printed Wiring Board(PWB).

目录

PCB接线端子应用范围

PCB几乎我们能见到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它,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通用电脑,大到计算机、通迅电子设备、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它们之间电气互连都要用到PCB。除了固定各种小零件外,它提供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固定装配的机械支撑、实现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布线和电气连接或电绝缘、提供所要求的电气特性,如特性阻抗等。同时为自动锡焊提供阻焊图形;为元器件插装、检查、维修提供识别字符和图形。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需要的零件越来越多,PCB上头的线路与零件也越来越密集了.

PCB接线端子制造原理

我们打开通用电脑的键盘就能看到一张软性薄膜(挠性的绝缘基材),印上有银白色(银浆)的导电图形与健位图形。因为通用丝网漏印方法得到这种图形,所以我们称这种印制线路板为挠性银浆印制线路板。而我们去电脑城看到的各种电脑主机板、显卡、网卡、调制解调器、声卡及家用电器上的印制电路板就不同了。它所用的基材是由纸基(常用于单面)或玻璃布基(常用于双面及多层),预浸酚醛或环氧树脂,表层一面或两面粘上覆铜簿再层压固化而成。这种线路板覆铜簿板材,我们就称它为刚性板。再制成印制线路板,我们就称它为刚性印制线路板。单面有印制线路图形我们称单面印制线路板,双面有印制线路图形,再通过孔的金属化进行双面互连形成的印制线路板,就称其为双面板。如果用一块双面作内层、二块单面作外层或二块双面作内层、二块单面作外层的印制线路板,通过定位系统及绝缘粘结材料交替在一起且导电图形按设计要求进行互连的印制线路板就成为四层、六层印制电路板了,也称为多层印制线路板。已有超过100层的实用印制线路板了。

PCB接线端子PCB生产

PCB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它涉及的工艺范围较广,从简单的机械加工到复杂的机械加工,有普通的化学反应还有光化学电化学热化学等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CAM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工艺问题很多而且会时时遇见新的问题而部分问题在没有查清原因问题就消失了,由于其生产过程是一种非连续的流水线形式,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全线停产或大量报废的后果,印刷线路板如果报废是无法回收再利用的,工艺工程师的工作压力较大,所以许多工程师离开了这个行业转到印刷线路板设备或材料商做销售和技术服务方面的工作。
利达接线端子
板子本身的基板是由绝缘隔热、并不易弯曲的材质所制作成.在表面可以看到的细小线路材料是铜箔,原本铜箔是覆盖在整个板子上的,而在制造过程中部份被蚀刻处理掉,留下来的部份就变成网状的细小线路了.这些线路被称作导线(conductor pattern)或称布线,并用来提供PCB上零件的电路连接.
为了将零件固定在PCB上面,我们将它们的接脚直接焊在布线上.在最基本的PCB(单面板)上,零件都集中在其中一面,导线则都集中在另一面.这么一来我们就需要在板子上打洞,这样接脚才能穿过板子到另一面,所以零件的接脚是焊在另一面上的.因为如此,PCB的正反面分别被称为零件面(Component Side)与焊接面(Solder Side).
如果PCB上头有某些零件,需要在制作完成后也可以拿掉或装回去,那么该零件安装时会用到插座(Socket).由于插座是直接焊在板子上的,零件可以任意的拆装.
如果要将两块PCB相互连结,一般我们都会用到俗称「金手指」的边接头(edge connector).金手指上包含了许多裸露的铜垫,这些铜垫事实上也是PCB布线的一部份.通常连接时,我们将其中一片PCB上的金手指插进另一片PCB上合适的插槽上(一般叫做扩充槽Slot).在计算机中,像是显示卡,声卡或是其它类似的界面卡,都是借着金手指来与主机板连接的.
PCB上的绿色或是棕色,是阻焊漆(solder mask)的颜色.这层是绝缘的防护层,可以保护铜线,也可以防止零件被焊到不正确的地方.在阻焊层上另外会印刷上一层丝网印刷面(silk screen).通常在这上面会印上文字与符号(大多是白色的),以标示出各零件在板子上的位置.丝网印刷面也被称作图标面(legend).
印刷电路板将零件与零件之间复杂的电路铜线,经过细致整齐的规划后,蚀刻在一块板子上,提供电子零组件在安装与互连时的主要支撑体,是所有电子产品的件。
印刷电路板以不导电材料所制成的平板,在此平板上通常都有设计预钻孔以安装芯片和其它电子组件。组件的孔有助于让预先定义在板面上印制之金属路径以电子方式连接起来,将电子组件的接脚穿过PCB后,再以导电性的金属焊条黏附在PCB上而形成电路。
依其应用领域PCB可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四层板以上多层板及软板。一般而言,电子产品功能越复杂、回路距离越长、接点脚数越多,PCB所需层数亦越多,如高阶消费性电子、信息及通讯产品等;而软板主要应用于需要弯绕的产品中:如笔记型计算机、照相机、汽车仪表等。

PCB接线端子PCB简史

印制电路基本概念在本世纪初已有人在中提出过,1947年美国和美国标准局发起了印制电路技术讨论会,当时列出了26种不同的印制电路制造方法.并归纳为六类:涂料法、喷涂法、化学沉积法、真空蒸发法、模压法和粉压法.当时这些方法都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直到五十的年代初期,由于铜箔和层压板的粘合问题得到解决,覆铜层压板性能稳定可靠,并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铜箔蚀刻法,成为印制板制造技术的主流,一直发展至今.六十年代,孔金属化双面印制和多层印制板实现了大规模生产,七十年代收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和迅速发展,八十年代表面安装技术和九十年代多芯片组装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印制板生产技术的继续进步,一批新材料、新设备、新测试仪器相继涌现.印制电路生产动手术进一步向高密度,细导线,多层,高可靠性、低成本和自动化连续生产的方向发展.
我国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了单面印制板的研制.首先应用于半导体收音机中.六十年代中自力更生地开发了我国的覆箔板基材,使铜箔蚀刻法成为我国PCB生产的主导工艺.六十年代已能大批量地生产单面板,小批量生产双面金属化孔印制 ,并在少数几个单位开始研制多层板.七十年代在国内推广了图形电镀蚀刻法工艺,但由于受到各种干扰,印制电路专用材料和专用设备没有及时跟上,整个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于水平.到了八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批引,不仅引进了大量具有国外八十年代*水平的单面、双面、多层印制板生产线,而且经过十多年消化、吸收,较快地提高了我国印制电路生产技术水平.
1990年以来香港、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等外国PCB厂商纷纷来到我国合资或独资设厂,使我国PCB生产产量猛增,发展很快。1995年全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进行了一次全国调查,共调查了全国459个印制电路板生产企业,其中包括国营企业128个,集体企业125个,合资企业86个,私营企业22个,外资企业98个。合计印制板总产量已达1656万平方米,其中双面板为362万平方米,多层板为124万平方米,总销售额为90亿元人民币(约11亿美元)。美IPC协会的资料公布中国包括香港地区1994年印制电路销售额为11.7亿美元,已占世界总额的5.5%,居四位,在生产技术上,由于大量引进了设备和*生产技术,大大缩短了和国外的差距,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国的PCB企业大都规模较小,人均年销售额和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低,技术水平较低。

PCB接线端子行业运用

电脑及周边:主机板、显示器、网卡、内存卡、IC、鼠标、路由器、摄像 头、U盘、风扇马达、
游戏机、游戏卡板(金手指板)
手机:手机板、充电器
电子防盗锁
音响、打印机、复印机、机、电话、扫描仪
监控系统、视像头
DV、相机
电表板
汽车产品:车载音响、空调开关、控制系统
灯具
LED板(液晶显示器、液晶告示牌)
各种机器的感应器
卫浴设备:马达、控制器、开关
还有行业的PCB板:如医疗设备、设备、航天设备等

PCB接线端子PCB设计

1. POWER PCB的图层与PROTEL的异同
我们做设计的有很多都不止用一个软件,由于PROTEL上手容易的特点,很多朋友都是先学的PROTEL后学的POWER,当然也有很多是直接学习的POWER,还有的是两个软件一起用。由于这两个软件在图层设置方面有些差异,初学者很容易发生混淆,所以先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直接学习POWER的也可以看看,以便有一个参照。
首先看看内层的分类结构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1 PROTEL与POWER的内层结构图
软件名 属性 层名 用途
PROTEL 正片 MIDLAYER 纯线路层
MIDLAYER 混合电气层(包含线路,大铜皮)
负片 INTERNAL 纯负片 (无分割,如GND)
INTERNAL 带内层分割(见的多电源情况)
POWER
正片 NO PLANE 纯线路层
NO PLANE 混合电气层(用铺铜的方法 COPPER POUR)
SPLIT/MIXED 混合电气层(内层分割层法 PLACE AREA)
负片 CAM PLANE 纯负片 (无分割,如GND)
从表1可以看出,POWER与PROTEL的电气图层都可分为正负片两种属性,但是这两种图层属性中包含的图层类型却不相同。
1.PROTEL只有两种图层类型,分别对应正负片属性。而POWER则不同,POWER中的正片分为两种类型,NO PLANE和SPLIT/MIXED。
2.PROTEL中的负片可以使用内电层分割,而POWER的负片只能是纯负片(不能应用内电层分割,这一点不如PROTEL)。内层分割必须使用正片来做。用SPLIT/MIXED层,也可用普通的正片(NO PLANE)+铺铜。
也就是说,在POWER PCB中,不管用于电源的内层分割还是混合电气层,都要用正片来做,而普通的正片(NO PLANE)与专用混合电气层(SPLIT/MIXED)的区别就是铺铜的方式不一样!负片只能是单一的负片。(用2D LINE分割负片的方法,由于没有网络连接和设计规则的约束,容易出错,不推荐使用)。
这两点是它们在图层设置与内层分割方面的主要区别。
2. SPLIT/MIXED层的内层分割与NO PLANE层的铺铜之间的区别
(1) SPLIT/MIXED:必须使用内层分割命令(PLACE AREA),可自动移除内层独立焊盘,可走线,可以方便的在大片铜皮上进行其他网络的分割,内层分割的智能化较高。
(2) NO PLANEC层:必须使用铺铜的命令(COPPER POUR),用法同外层线路,不会自动移除独立焊盘,可走线,不可以在大块铜皮上进行其他网络的分割。也就是说不能出现大块铜皮包围小块铜皮的现象。
3. POWER PCB的图层设置及内层分割方法
看过上面的结构图以后应该对POWER的图层结构已经很清楚了,确定了要使用什么样的图层来完成设计,下一步就是添加电气图层的操作了。
下面以一块四层板为例:
首先新建一个设计,导入网表,完成基本的布局,然后新增图层SETUP-LAYER DEFINITION,在ELECTRICAL LAYER区,点击MODIFY,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4,单击OK。此时在TOP与BOT中间已经有了两个新电气图层,分别给这两个图层命名,并设置图层类型。
把INNER LAYER2命名为GND,并设定为CAM PLANE,然后点击右边的ASSIGN分配网络,因为这层是负片的整张铜皮,所以分配一个GND就可以,千万不要分多了网络!
把INNER LAYER3命名为POWER,并设定为SPLIT/MIXED(因为有多组电源,所以要用到内层分割),点击ASSIGN,把需要走在内层的电源网络分配到右边的ASSOCIATED窗口下(假设分配三个电源网络)。
下一步进行布线,把外层除了电源地以外的线路全部走完。电源地的网络则直接打孔即可自动连接到内层(小技巧,先暂时把POWER层的类型定义为CAM PLANE,这样凡是分配到内层的电源网络且打了过孔的线路系统都会认为已经连接,而自动取消鼠线)。待所有布线都完成以后即可进行内层分割。
步是给网络上色,以利于区分各个接点位置,按快捷键CTRL+SHIFT+N,网络颜色(过程略)。
然后把POWER层的图层属性改回SPLIT/MIXED,再点击DRAFTING-PLACE AREA,下一步即可绘制个电源网络的铺铜。
1号网络(黄色):个网络要铺满整个板面,然后为连接面积,数量最多的那个网络名称。
2号网络(绿色):下面进行第二个网络,注意因为这一网络位于整个板子的中部,所以我们要在已经铺好的大铜面上切出一块来作为新的网络。还是点击PLACE AREA,然后按照颜色指示绘制切割区域,当双击鼠标完成切割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出现当前所切割网络(1)与当前网络(2)的的区域隔离线(由于是用正片铺铜的方式做切割,所以不能象负片做切割那样用一条正性线来完成大铜面的分割)。同时分配该网络名称。
3号网络(红色):下面第三个网络,由于此网络较靠近板边,所以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个命令来做。点击DRAFTING-AUTO PLANE SEPARATE,然后从板边开始画起,把需要的接点包围以后再回到板边,双击鼠标即可完成。同时也会自动出现隔离带,并弹出一个网络分配窗口,注意此窗口需要连续分配两个网络,一个是你刚刚切割出来的网络,一个是剩余区域的网络(会有高亮显示)。

PCB接线端子发展状况

PCB产业产值占电子元件产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以上,是各个电子元件细分产业中比重的产业,产业规模达400亿美元。同时,由于其在电子基础产业中的地位,已经成为当代电子元件业中的产业,2003和2004年,PCB产值分别是344亿美元和401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27%和16.47%。
国内PCB行业发展状况 :
我国的PCB研制工作始于1956年,1963-1978年,逐步扩大形成PCB产业。改革开放后20多年,由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板均获得快速发展,国内PCB产业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2002年,中国PCB产值超过中国台湾,成为第三大PCB产出国。2003年,PCB产值和进出口额均超过60亿美元,成为二大PCB产出国。我国PCB产业保持着20%左右的高速增长,并预计在2010年左右超过日本,成为PCB产值和技术发展的国家。
从产量构成来看,中国PCB产业的主要产品已经由单面板、双面板转向多层板,而且正在从4~6层向6~8层以上提升。随着多层板、HDI板、柔性板的快速增长,我国的PCB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得到优化和改善。
然而,虽然我国PCB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仍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首先,我国进入PCB行业较晚,没有专门的PCB研发机构,在一些新型技术研发能力上与国外厂商有较大差距。其次,从产品结构上来看,仍然以中、低层板生产为主,虽然FPC、HDI等增长很快,但由于基数小,所占比例仍然不高。再次,我国PCB生产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部分核心原材料也只能依靠进口,产业链的不完整也阻碍了国内PCB系列企业的发展脚步。
PCB产业链
按产业链上下游来分类,可以分为原材料-覆铜板-印刷电路板-电子产品应用,其关系简单表示为:
玻纤布:玻纤布是覆铜板的原材料之一,由玻纤纱纺织而成,约占覆铜板成本的40%(厚板)和25%(薄板)。玻纤纱由硅砂等原料在窑中煅烧成液态,通过极细小的合金喷嘴拉成极细玻纤,再将几百根玻纤缠绞成玻纤纱。窑的建设投资巨大,一般需上亿资金,且一旦点火必须24小时不间断生产,进入退出成本巨大。玻纤布制造则和织布企业类似,可以通过控制转速来控制产能及品质,且规格比较单一和稳定,自二战以来几乎没有规格上的太大变化。和CCL不同,玻纤布的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最近几年的价格在0.50-1.00美元/米之间波动。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的产能占到的70%左右。
铜箔:铜箔是占覆铜板成本比重的原材料,约占覆铜板成本的30%(厚板)和50%(薄板),因此铜箔的是覆铜板的主要驱动力。铜箔的价格密切反映于铜的价格变化,但议价能力较弱,随着铜价的节节高涨,铜箔厂商处境艰难,不少企业被迫倒闭或被兼并,即使覆铜板厂商接受铜箔价格上涨各铜箔厂商仍然处于普遍亏损状态。由于价格缺口的出现,2006年一季度极有可能出现又一波行情,从而可能带动CCL价格上涨。
覆铜板:覆铜板是以环氧树脂等为融合剂将玻纤布和铜箔压合在一起的产物,是PCB的直接原材料,在经过蚀刻、电镀、多层板压合之后制成印刷电路板。覆铜板行业资金需求量不高,大约为3000-4000万元左右,且可随时停产或转产。在上下游产业链结构中,CCL的议价能力,不但能在玻纤布、铜箔等原材料采购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而且只要下游需求尚可,就可将成本上涨的压力转嫁下游PCB厂商。覆铜板开始提价,提价幅度在5-8%左右,主要驱动力是反映铜箔,且下游需求旺盛可以消化CCL厂商转嫁的压力。二大的覆铜板厂商南亚亦于2005年12月15日提高了产品价格,显示出至少2006年一季度PCB需求形式良好。

PCB接线端子行业总评

作为用途泛的电子元件产品,PCB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从供需关系上看还是从历史周期上判断,2006年初是行业进入景气爬坡的阶段,下游需求的持续强劲已经逐层次拉动了PCB产业链上各厂商的出货情况,形成至少在2006年一季度“淡季不淡”的局面。将行业评级由“回避”上调到“良好”。
PCB是信息电子工业最基本的构件,属于电子元器件行业中的电子元件产业。按照层数来分,PCB分为单面板(SSB)、双面板(DSB)和多层板(MLB);按柔软度来分,PCB分为刚性印刷电路板(RPC)和柔性印刷电路板(FPC)。在产业研究中,一般按照上述PCB产品的基本分类,将PCB产业细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常规多层板、柔性板、HDI(高密度烧结)板、封装基板等六个主要细分产业。
PCB行业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从历史情况来看,其周期一般为7-8年,但随着下游需求更新速度的加快,逐步缩短为4年左右。和液晶面板及内存等产品不同,CCL的价格走势主要受原材料成本驱动,而PCB的价格则受供需平衡度影响较大。

PCB接线端子常规间距

也被称为针距,3.50mm/3.81mm/5.00mm/5.08mm/7.50mm/7.62

PCB接线端子分类

根据公司的情况不一,PCB端子的分为插拔式接线端子、螺钉式接线端子、弹簧式接线端子、栅栏式接线端子,但具体型号,不同企业其命名各异。
插拔式接线端子
产品拥有针距为3.5、3.81、5.0、5.08、7.5、7.62极数2-24线,可提供带螺钉固定的插座进行匹配,抗震连接。插头使用侧面连接技术,即螺丝方向与导线进线方向垂直。
螺钉式接线端子
线路板接线端子在电子工业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一席,现已成为印刷线路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设计更坚固了接线方便和牢靠的螺钉连接等方面的特点;结构紧凑,链接可靠,有自身的优点;利用夹线体升降原理,保证接线可靠,接线容量大;焊脚与夹线体分成两部分,确保拧紧螺钉时的距离不会传至焊点而损伤焊点;外壳结实牢靠,针距精确。
弹簧式印刷电路板端子
弹簧式印刷电路板端子,提供了2.54mm,3.50mm,5.00mm,7.50mm,7.62mm等间距;单芯线能直接插入,无须手把的辅助,但较小的电线可用手把打开夹子将电线夹紧;无按键规格,使得高度可以大幅降低,退线时只要以一把起子压下即可轻易将电线取出;大部分的弹簧式端子一片一片组合而成;接线方式极适合在通信系统、照明系统、监控系统与建筑布线中使用;各种接线方向,在狭小空间有利装配,可任意组合接点数量、操作方便,适用于高密度配线需求。
栅栏式接线端子
栅栏式型号代码为LW;中间针位代码为C;旁边针位代码为B;带固定位代码为M;弯针型代码为R;焊线型代码为Q;LW栅栏式产品结构简单,板式压线方式,直观,牢固;线径范围:0.5m㎡-6m㎡;

PCB接线端子品质鉴别

在PCB接线端子(也称线路板接线端子)基于通常客户不会去拆解辨别,因此也比较不易辨别。几个简单便捷的辨别办法。
1、首先,外观上压铸的有一条或几铁压铸线,为突起一条线。
2、其次,重量上区别,铜的比重要比锌的重。
3、最后,颜色的区别,将外表的电镀层磨去,出现是金黄色的是铜质,白色的锌。
参考资料


目录
相关产品RElATED PRODUCTS